【屍骨代言人】法醫人類學家充當屍骨偵探 解密遺骸為亡者尋回喪命真相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2/11/08 16:31

最後更新: 2022/11/12 17:07

分享:

分享:

李衍蒨受邀香港圖書館節2022的科普閱讀工作坊活動,其中一個就是她負責的「骸骨解密」,以偵探案件的形式,剖析如何運用法醫人類學的角度還原真相,大家不要錯過。

據說在公共圖書館內,最受歡迎借閱的科普書,都有李衍蒨的著作,而她的《屍骨的餘音》三部曲更是中學生至愛。這位本港首位女法醫人類學家沒有曲高和寡,不會故作神秘,從一開始就大方地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公諸同好。

因為她相信與人分享各種鑑證經驗實錄,可以加深人們多了解此人道工作及接觸生死教育,對青少年的正向成長會有所得益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李衍蒨(Winsome)於2017年出版了香港首部法醫人類學著作《屍骨的餘音——法醫人類學家為逝者發聲》,並獲選為「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」,中學生最喜愛的10本好書之一。

在2018年推出《屍骨的餘音2——法醫人類學家的工作和使命》,除分享更多專業知識外,更希望令年輕人多了解此人道工作及接觸生死教育範疇。

而2019年出版的《屍骨的餘音3》為此系列最終章,透過骸骨故事與讀者思辨人性,此書亦登上「中學生好書龍虎榜」,獲選為中學生最喜愛的10本好書之一。

至今她已寫了7本書,當中亦曾在報章撰寫過專欄、受邀不同學校、青少年團體做講者及媒體訪問等,但仍有不少人不明白為何法醫後要加人類學家。她簡單地解釋兩者同屬法醫科,但法醫人類學家則不同法醫:一般帶肉和內臟的遺體,會由法醫檢驗。而骸骨、腐屍和焦屍,則是法醫人類學家負責的範疇。

她續道,骨頭比例佔人體一半,是人活在世上的憑證。所以無論死者在童年受過傷、甚麼性別、年齡、身高和種族等,都能在驗骨頭中得悉,最常見用於法庭作證。除此之外,法醫人類學家還會到災難現場搜救,到亂葬崗掘骨,尋回亡者身份,追究罪責。

去美國唸哲學

而今次適逢她受邀香港圖書館節2022的科普閱讀工作坊活動,其中一個就是她負責的「骸骨解密」,以偵探案件的形式,剖析如何運用法醫人類學的角度還原真相。

她笑言:「我都喜歡和青少年分享自己的工作,而且一涉及推理、法證、懸疑主題的話,更加容易和他們打開話匣子,引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。

話說她的學習歷程也是如此走來。「那時會考過後,實在很厭倦不停操練試卷的學習模式,要求母親給我去外國唸書。那時一心揀了哲學,但母親卻反問我讀完後有甚麼用?我當然沒理會。」

雖則口裏如此說,但Winsome心裏仍是有一根小小的刺。「我其實在美國讀得好開心,但始終是在傳統家庭培育下長大,那時思想未夠完全自由,愈近畢業日子就愈常想究竟自己可以做甚麼工作。豈料我在還欠兩個學分之時,隨便揀了個法醫人類學科,結果一讀就愛上,還決定向此領域鑽研,只是那時因家庭經濟原因,畢業後需選擇回港。」

邁阿密殮房實習

然而她沒有放棄,回港就讀中大人類學碩士課程。「人類學領域很廣,但中大只有文化人類學,沒有法醫,惟有唸此範疇。後來竟因緣際會,得到了到美國邁阿密殮房實習的機會,實在開心到不得了。」她說。

亦因著此次實習,奠定了她立心做法醫人類學家之職,從美國再度返港後,報讀英國大學此科的遙距課程,繼續深造,過去幾年間,曾到塞浦路斯、希臘、波蘭、東帝汶、英國和索馬利蘭等地挖掘、救援和從事考古研究。

她續道每個人的成長之路,總會遇有迷茫和不夠堅定的時候。「我也曾常自問揀讀哲學是否對的選擇?但其實哲學訓練應用在我現時的工作上,又起着重大的作用。能令我懂得具邏輯性地獨立思考,而人類學所說的全面觀,則教我如何設身處地,體驗他人的困厄,訓練同理心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迷你工作坊體驗

所以她認同興趣絕對需要引發,只有主動去尋找的知識才會持久,是強迫不來的。她又說到自己其實從小已經很愛看偵探小說。「例如《世界十大奇案》、《法醫鑑證實錄》,又愛看木乃伊《圖坦卡蒙詛咒之謎》,還有《十萬個為甚麼?》只會揀人體篇來看,這本我睇到霉霉爛爛,其他篇則原封不動如新書。」她笑道。

她透露今次為圖書館做的工作坊,主要對象是12歲以上青少年,希望透過簡單的迷你考古泥石場,模仿亂葬崗掘骨,讓他們可以親身體驗一下法醫人類家的工作情形,利用不同類型的科學實驗去檢測骨頭,用理性和證據去還原真相。

香港圖書館節工作坊

名稱:科普閱讀工作坊——骸骨解密
日期:11月12日(周六、3:30pm-5pm)
活動報名或查詢:2786 2110(先到先得)
另於香港公共圖書館YouTube頻道,設有同步網上直播。

記者:郭秀芳